三亚似裂虫

Syllides sanyaensis   Ding et West:heide
   

  155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标本采集地 海南三亚(水深2—5 m)。潜居在珊瑚礁内,底质细珊瑚砂。
形态特征 体长1—4.5 mm,体宽(含疣足)1 mm,具16—21个刚节。
体几乎透明,易破脆。
体细长,前、后端窄,背凸腹平。口前叶前缘圆,宽为长的2倍,两侧具纤毛。3对眼,前对很小、无晶体、位于侧触手近基部,后2对大、具晶体、呈倒梯形排列。3个触手,中央触手位于前对眼之间(遗失),1对位于口前叶前缘的侧触手、光滑棒状、长于口前叶。1对完全分离的触角,位于口前叶前缘腹面。围口节较长,具2对光滑似棒状的触须、背对稍长于腹对。触手和触须均具基节。1对具纤毛的项器,位于口前叶和围口节之间。围口节和其后的体节背面,皆具1条横的纤毛带(图151 B)。
咽前缘具10个端乳突,无颚齿。前胃位于第3—5刚节,具23排肌肉细胞。
第1—5刚节疣足为单叶型。从第6刚节开始,背须基部无刚毛具足刺,疣足似亚双叶型(图151 A)。前2刚节背须较短光滑,以后背须具环轮、长者10—12环轮、短者7环轮,所有背须均具基节。腹须指状。背须和腹须基部均具纤毛。
从第6刚节始具1根针刺状背足刺(图151 J)。腹足叶具1束复型双齿镰状刚毛,其上方者的端片长于下方者,切割面皆具锯齿(图151 C—F)。1根简单型刺状刚毛位于复型镰状双齿刚毛束的上方(图151 G),体后部疣足的简单型刺状刚毛较粗(图151 H、I)。腹足刺1根,末端为锤状(图151 K)。体后部几节疣足刚毛数减少,最后1节无刚毛。
尾部三角形,具1对纤毛束、1根瓶状的中腹肛须和1对侧肛须(可能遗失)(图151L)。

A.第21刚节疣足;B体前部背面观;C.第6刚节刚毛束上方的复型镰状双齿刚毛;D,E.第6刚节刚毛束中间的复型镰状双齿刚毛;F第6刚节刚毛束下方的复型镰状双齿刚毛;G体后刚节的简单型亚足刺刚毛; H.第6刚节刚毛束上方的简单型亚足刺刚毛;I体后刚节刚毛柬上方的简单型亚足刺刚毛J.第6刚节背足刺;K.第6刚节瘤状腹足剌;L.体后端背面观。(仿Ding et Westheide)
雌个体,从第7刚节开始每刚节具4个卵母细胞。雄个体,从第7刚节开始具精子。